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,欢迎光临本站 

公司快讯

【芜湖赛区】|英才爱乐 — 首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-芜湖地区选拔赛正式启动!

文字:[大][中][小]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3/12/1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


      著名钢琴家和指挥家,国家首批“一级演员”,是最早获得国务院“政府特殊津贴”的艺术家之一。石叔诚195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,师从王并臻、李昌荪教授,十六岁即举行钢琴独奏会。196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,进中央乐团担任钢琴独奏演员。石叔诚还曾在美国指挥家戴维·吉尔伯(David Gilbert)指导下学习指挥,自1981年开始指挥中央乐团的演出。1983年被选派赴德国留学,并获得DAAD奖学金和弗里德利希·瑙曼(Fridrich-Naumann)奖学金,在科隆高等音乐学院随著名指挥家沃尔克·汪恩海姆(Volk Wangenheim)进修指挥。留学期间,应邀在德国十几个城市举办音乐会,并多次在广播和电视中演出,引起了国际乐坛的注目。学成回国后,石叔诚继续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双重身份在中央乐团从事演出活动,至1996年中国交响乐团成立,受聘为驻团指挥。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成立,担任驻团指挥和助理艺术总监。二十多年来,石叔诚一直在国家顶级交响乐团的第一线工作和指挥,为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。石叔诚在国内外举行的音乐会已逾千场,足迹遍及数十个国家的百余座城市,演奏或指挥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中外音乐名作,包括与国际著名的独奏家、指挥家、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。并在国内外录制出版了诸多不同类型的音像制品:除了先后五次录制钢琴协奏曲《黄河》之外,还有莫扎特、贝多芬、肖邦、柴可夫斯基等外国经典协奏曲,以及包含大量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的钢琴独奏专集。石叔诚是钢琴协奏曲《黄河》创作成员之一,1989年又在中央乐团指定下对其进行了必要的修订,由他同时担任独奏和指挥的这曲录音曾被海外评论家誉为“最杰出和最具权威的演绎”。石叔诚高水平的演出活动不仅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,也得到专业人士的赞赏和报界的好评,香港信报称其为“中国乐坛之国宝,是一位中国罕有国际罕见的钢琴家”。他曾于1981年和1991年两度获得文化部的嘉奖,被授予“优秀专家”称号。美国传记研究院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均已将他列入世界名人录,并成为中国大陆的第一位“施坦威艺术家”。2016年受聘为“雅马哈艺术家”。


       上海音乐学院中、小提琴教研室主任。1959年,首演“梁祝小提琴协奏曲”一举成名。唱片发行量达二百多万张,她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。1960年,俞丽拿在“上海女子弦乐四重奏”中担任第一小提琴,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二届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中获奖。她曾在近三十个国际小提琴比赛中担任评委,其中包括柴可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担任评委会副主席。她应邀到众多国际大师班上授课。俞丽拿教授多年来培养的学生,屡屡在国际、国内比赛中获奖。其中包括:帕格尼尼、柴可夫斯基、西贝柳斯、梅纽因、意大利利比策、日本仙台、罗马尼亚、哈萨克斯坦、中国青岛,以及金钟奖的比赛等。1993年,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“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”,以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。俞丽拿教授是第八、九、十届全国政协委员,荣获全国高校“名师奖”、“全国模范教师”、“全国劳动模范”、“上海市劳动模范”、“上海市教育功臣”及文化部命名的“优秀专家”。包括:帕格尼尼、柴可夫斯基、西贝柳斯、梅纽因、意大利利比策、日本仙台、罗马尼亚、哈萨克斯坦、中国青岛,以及金钟奖的比赛等。1993年,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“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”,以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。俞丽拿教授是第八、九、十届全国政协委员,荣获全国高校“名师奖”、“全国模范教师”、“全国劳动模范”、“上海市劳动模范”、“上海市教育功臣”及文化部命名的“优秀专家”。


       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,第五届至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,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,国家一级指挥,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、音乐总监。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及中国交响乐团、美国陆军军乐团、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等数十支中外著名团队举办音乐会千余场,其指挥艺术深受观众喜爱,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赞誉。于海的艺术生涯常与国家重大庆典活动连在一起,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接见和赞扬。在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国庆50周年、60周年活动中担任千人联合军乐团总指挥。在2019年庆祝国庆70周年和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天安门广场活动中,担任3000多人合唱团的特聘专家受到表彰。50年来连续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了国庆及大阅兵活动,记录了独一无二、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。2011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“德艺双馨的名师名家”。做为全国政协委员,连续十年为国歌立法提案,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“优秀提案”,被媒体誉为“催生国歌立法的指挥家”“推动国歌立法的音乐家”。多次担任中国“金钟奖”等全国性音乐比赛的评委,被教育部聘为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。还应聘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、北京大学、中央音乐学院等三十余所院校的兼职教授。发起并成功策划了南昌国际军乐节、上海管乐节、大连国际管乐节、青岛、日照“中国音乐小金钟”等大型活动并担任艺术总监。


       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,北京打击乐协会会长,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客席定音鼓首席,深圳交响乐团客席定音鼓首席,曾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打击乐声部首席。曾出版《刚老师打击乐手册》,《架子鼓考级教程》,《马林巴猜想》等。ZILDJIAN代言人,SONOR代言人,MARIMABAONE代言人。


      女高音歌唱家,国家一级演员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1969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,先后在中央芭蕾舞团、中国歌剧舞剧院担任主要演员,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,多次担任中国民族声乐金孔雀杯大赛、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等专业赛事评委。单秀荣曾为50多部影视剧配唱主题歌、插曲,其中的《愿亲人早日养好伤》(舞剧《沂蒙颂》)、《雁南飞》(电影《归心似箭》)、《在这里留下我美丽的梦》(电影《孔雀公主》)等作品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广为流传。多年来,单老师先后在中国唱片总公司、北京音像出版社、长城音像出版社及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录制独唱专辑《雁南飞》《祖国美》,中国民歌系列唱片《中国北方民歌》《走绛州》《中国摇篮曲》,以及《走西口》、合辑《绣荷包》等;古曲专辑《胡笳十八拍》《姜白石歌曲十七首》《杏花天影——中国古典音乐欣赏》等;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录制400多首歌曲。荣获1985年“全国聂耳、冼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”民族唱法铜奖,1986年“黄河流域八省(区)黄河歌会”特别奖。出版《单秀荣歌唱艺术全集》(共5张),荣获“第八届中国金唱片奖”(民族类、专辑类),位列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的“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”。多次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中国革命之歌》和全国振兴中华民族之声音乐会等重要演出活动中担任独唱;先后赴德国、奥地利、日本、朝鲜等国家访问演出。从事声乐教育20多年,单秀荣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、中国音乐学院等多所艺术院校任教,运用民族与西洋发声相结合的方法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;曾发表论文《民族声乐唱法的探索和实践》《民族声乐风格论》等。


      中国当代横跨中西的“两栖指挥”、国家一级指挥、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、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、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、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。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,在俄罗斯以最高分的成绩毕业并获取歌剧-交响乐指挥专家文凭。先后受教于徐新教授和亚历山大•波利舒克教授(Alexzander Polishuchuk)。近年来在交响乐领域里,尤其擅长演出俄罗斯、东欧作品,积极扩展演出曲目,其范围涵盖西方20世纪音乐和中国当代音乐作品,其中还复排了很多中国作曲家的作品。在民族管弦乐领域里,积极探索中国民族乐队的训练、发展和创新以及培养专业的民族管弦乐队指挥,视奏、首演了近千部民族管弦乐作品。以独特的视角积极倡导、委约并演出了中国最青年一代作曲家的新作品,其成绩受到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乐届的广泛关注。被媒体誉为中国新生代民族管弦乐指挥的杰出代表。多年来通过对音乐的特殊敏感度,在“两栖指挥”艺术实践中兼收并蓄,其指挥风格在简练、真诚的表达中带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对作品深刻的理解。与海内外的主流乐团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。2016年第五届华乐论坛以最年轻的指挥被评选为“中国10位杰出民族管弦乐指挥”之一。2016年8月荣登《人民音乐》封面人物专访。在众多艺术实践、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学术理论研究,并发表过多篇论文和乐评,被国内多所艺术院校聘请为客席教授。2019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公布,作为全国唯一的音乐专业人才入选国家“万人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并获科研资助。2020年9月被中央民族乐团任命为“首席指挥”,同年11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“优秀专家”,12月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   作为中国最为活跃的指挥之一, 多年来与国内和东南亚主流乐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。曾任澳门中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(2018-2021)指挥中央民族乐团足迹遍及中国各地和欧美地区,并多次指挥乐团参加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,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,亚太经济组织(APEC)多国领导人峰会,第二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,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国家重大演出。


       中国著名指挥家、音乐教育家。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。1997年被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授予音乐博士学位。先后师从中国著名指挥家、音乐教育家黄晓同教授和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。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、青岛交响乐团音乐总监、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。曾任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,上海歌剧院院长、艺术总监。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,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,中宣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,上海市领军人物,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。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,先后与国内外著名歌剧院、交响乐团合作指挥演出了一系列歌剧、芭蕾舞剧、交响合唱等经典作品,尤其擅长指挥俄罗斯作品,是目前国内公认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乐的最佳诠释者。他的指挥风格简明自然富有灵性,如火的激情与深刻的理性浑然天成,极具艺术张力和现场感染力。敏锐的听觉、扎实的基本功、行之有效的排练方法 和对作品结构的完整把握,所到之处无不给乐团和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。近年来,多次在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担任中国的文化使者,代表国家参与了与美、俄、德、意、法、拉美等国共同举办的文化年活动。2014年在由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广受好评的歌剧高清电影《卡门》、《骆驼祥子》中担任指挥。2015年应国家大剧院之邀参加了中国歌剧意大利巡演。 2016年指挥中国爱乐团成功地完成了乐团在俄罗斯的首次亮相,获得广泛好评。2006年应邀担任第八届西班牙卡达喀斯国际指挥大赛评委。他的导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曾兴奋地对音乐评论家们说:“我给了张国勇莫斯科音乐学院指挥系有史以来的最高分,他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乐团找到自己的位置。”
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
18715104679
浏览手机站
微信二维码